樊振东投资美国职业乒乓球大联盟:一场不仅仅是资本的“大满贯”******
北京时间昨天,一条关于樊振东投资美国职业乒乓球大联盟(MLTT)的消息刷屏了乒乓球圈。许多人意识到,这不再是一桩简单的商业代言或海外转会,而是中国顶尖球员第一次用股权方式参与海外职业联赛的规则书写。MLTT在社交平台高调“欢迎樊振东”,并强调他将以股东身份参与联赛运营,这条消息让全球乒迷瞬间炸开了锅。
樊振东为何选择投资MLTT?
MLTT究竟是什么?这家联赛成立于2023年,总部位于新泽西普林斯顿,目前拥有亚特兰大、芝加哥、旧金山湾区等十座城市队伍,赛制以团队积分为核心,单打、双打与“黄金赛”三位一体,比赛氛围更接近职业联赛常见的主客场体验。联赛成立两季便拿下 CBS Sports 电视转播合同,并宣布 2025—26 赛季起常规赛拓展到十五周,全国十个赛区轮番办赛。比赛门票最低10美元,甚至儿童票只要5美元,看得出,这联赛一开始就盯上了家庭娱乐市场。
樊振东为何选择押注 MLTT?首先,这是对自身职业轨迹的延伸。今年初樊振东刚加盟德甲萨尔布吕肯俱乐部,体验欧洲俱乐部生态,而MLTT则让他把触角伸向北美市场。其次,资本介入意味着他不再只是“打工”,而是参与决策与分红:MLTT上一轮融资就吸引到了“黑石”高管布利策等美国体育资本玩家,樊振东此时入场,相当于与一条成熟的美式体育产业链提前绑定。
“股东圈”正在形成!六枚奥运奖牌得主奥恰洛夫早在年初被任命为联赛董事;中华台北名将林昀儒成为普林斯顿革命队共同所有人。如今再添一位大满贯级中国面孔,MLTT把顶尖运动员直接变成“利益共同体”的打法愈发清晰:明星负责流量与背书,联赛则提供股份与治理席位,共同做大估值。
对中国、美国乒乓球各意味着什么?
这件事对中国乒乓球意味着什么?笔者认为,这不仅是个人投资。过去国内职业化步伐相对缓慢,俱乐部品牌经营有限,顶尖球员退役后的商业通路狭窄。樊振东“先行一步”表明,国乒一代正在主动寻找海外市场、资本市场甚至电竞化赛制等多条增量赛道,为未来职业生命周期“加长续航”。
就在官方公告发布前夕,张继科在杭州夏令营里发现一名八岁天才少年,第一时间把视频发给樊振东求点评,后者打趣“这孩子比我当年更猛”。这段对话被网友疯转,隐含的信息是:顶级球员在另一端捕捉新秀,并有可能把他们直接送进更职业化、国际化的舞台。
而美国乒坛能否借此破局呢?美国拥有近两千万乒乓爱好者,却缺乏顶级职业联赛与奥运奖牌。MLTT借助中国冠军的金字招牌吸引亚洲品牌与转播注意力,也为 2028 洛杉矶奥运会预热。CBS Sports 合作为联赛提供全国级窗口,而低票价策略则瞄准家庭娱乐市场。樊振东的加入,既可提升联赛公信力,也可能带来中国资本、训练资源甚至青训体系的对接。
然而商业资本运作,永远是风险与前景并存。MLTT仍处起步阶段,商业化尚未盈利,未来能否保持现金流与媒体热度,需要更多长期用户与赞助支撑。不过从职业体育发展规律看,明星股东+媒体合伙+低门槛观赛的三板斧,恰是美式小众运动做大的常规打法。
不管怎么说,如果说把球拍握在手里是樊振东的上半场,那么把股权握在手里或许开启了他的下半场。对于乒乓球这项“国球”,也是一次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全新实验。球迷不妨拭目以待,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看到樊振东手握股权,在全球乒坛商业舞台上大展拳脚的样子。
原标题:《樊振东投资美国职业乒乓球大联盟:一场不仅仅是资本的“大满贯”》
栏目主编:陈华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姚勤毅
MLTT迎来 “东” 风:樊振东从“全满贯”到“操盘手”的跨界实验******
北京时间8月6日,美国职业乒乓球大联盟(Major League Table Tennis)官方宣布,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樊振东将对该联赛进行投资。这一跨界举动不仅是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更被视为乒乓球全球化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
美国乒乓球大联盟(MLTT)成立于2023年,由企业家弗林特·莱恩创立,旨在通过商业化的运营模式提升乒乓球在美国的关注度。联赛采用创新的混合团体赛制,并允许球员同时参与国际赛事,这种灵活性使其迅速吸引奥恰洛夫、林昀儒等顶尖选手投资并参赛。
运动员话语权的质变
作为乒乓球史上第三位“超级全满贯”得主,樊振东在长达十余年的竞技生涯中,始终以“规则适应者”的身份存在:从青少年赛的11分制改革,到国际乒联对胶皮、发球规则的调整,再到奥运会团体赛制的变化,他的核心任务是在既定框架内追求极致竞技表现。但此次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入局MLTT,标志着他的角色彻底逆转——通过资本介入,他将深度参与联赛赛制设计、商业开发策略甚至全球人才布局的决策过程。
这种转变的本质,是运动员从“被动执行者”向“主动建构者”的跨越。MLTT独创的黄金赛混合团体赛制中,关键分决胜局、跨协会组队 等创新规则的打磨,樊振东的职业经验将成为重要参考。正如他所言:“运动员最懂赛场需要什么,观众想看什么。”这种基于一线经验的规则设计,既能提升赛事观赏性,更能让运动员的利益在商业链条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商业价值的维度升级
樊振东的个人IP早已具备全球影响力——此前加盟德甲萨尔布吕肯俱乐部时,主场上座率从400人飙升至2000人,门票秒罄的现象印证了其“流量磁石”效应。而投资MLTT的动作,让他的商业价值实现了从个人符号到生态引擎的质变。
在MLTT的商业版图中,樊振东的角色体现在三个维度。竞技层面,若未来以“球员+股东”身份参赛,其赛场表现将直接提升联赛竞技水准;市场层面,全球影响力可吸引更多赞助商、转播商入局,完善乒乓球在北美的商业链条;文化层面,结合MLTT与中国国家旅游局纽约办事处的合作,他能成为中美体育文化交流的纽带,让乒乓球超越竞技,成为跨文化传播的载体。
这种多维价值的释放,远非单一赛事代言可比。正如NBA球星詹姆斯从球员到球队股东的转型,樊振东正在复制 “竞技成就-商业信任-生态主导”的递进路径,为乒乓球运动员的商业生命周期开辟新范式。
项目发展的格局突破
中国乒乓球长期处于世界顶尖水平,但独强的格局也让项目面临全球普及度不足的隐忧。樊振东的跨界投资,恰是对这一问题的主动破局——从“为国争光的冠军”到“全球推广的使者”的转变。
MLTT的特殊性在于,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职业联赛,而是以“连接不同文化”为使命的商业平台。奥恰洛夫、林昀儒等多国顶尖选手的参与,已形成跨国联动的雏形;樊振东的加入,则为这一平台注入了中国智慧。例如,他可将中国乒乓球的青训体系、赛事运营经验引入北美,帮助MLTT建立从青少年培养到职业赛事的完整生态,而非单纯追求短期商业热度。
这种转变的深层逻辑是:乒乓球的全球化不能仅靠中国选手在赛场上的胜利,更需要建立让各国选手、观众、资本共同参与的利益共同体。樊振东的投资,正是用资本的力量打破地域壁垒,让中国乒乓球的经验转化为全球共享的资源。
从全满贯选手到联赛操盘手,樊振东的角色转换本质上也是一场“体育生命长度”的革命。在传统认知中,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巅峰期不过十余年,但他通过资本介入、生态共建,将自己与乒乓球项目的命运深度绑定,让职业生涯突破年龄与竞技状态的限制。
这种探索对中国体育界的启示尤为深刻:当运动员不再将金牌视为唯一归宿,而是以更开放的姿态参与项目的全球治理、商业开发、文化传播,不仅能延长个人职业生命周期,更能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或许未来,人们会忘记他在巴黎奥运会男单决赛中的具体比分,但会记住:有一位叫樊振东的乒乓球运动员,用一次勇敢的跨界,让这项运动在全球的版图上,多了一块充满可能性的新土壤。
原标题:《MLTT迎来 “东” 风:樊振东从“全满贯”到“操盘手”的跨界实验》
栏目主编:陈华 图片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秦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