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采访团 探秘鄂尔多斯绿色转型“南北和鸣”******
图:联合采访团参观内蒙古百川光热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王月摄
【大公报讯】记者乔辉、王月鄂尔多斯报道:8月1日,“同心筑梦 共谋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内蒙古行联合采访团走进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氢能产业园。来自岭南的技术火种,与内蒙古广袤草原上的风、光资源深度融合,谱写出新能源领域的“南北和鸣”。内蒙古正以氢能为纽带,与粤港澳大湾区跨区域产业协同,在绿色转型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据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文智介绍,2024年,内蒙古新能源总装机、新增装机、发电量、绿氢产能、新型储能装机、绿电交易规模等6项指标跃居全国第一。内蒙古正将传统工业场景转化为氢能应用“试验田”──全区每年煤製氢超过700万吨,重型柴油机车、矿用卡车等超100万辆,为绿氢替代提供了广阔空间。
据鄂尔多斯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震介绍:全球功率最大的石墨板燃料电池电堆──鸿芯GⅢ是由广东国鸿氢能自主研发的核心部件,功率密度较初代提升164%,寿命延长至3万小时以上,彻底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作为大湾区氢能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国鸿氢能2019年与佛山市飞驰汽车合作在鄂尔多斯落地氢能商用车动力系统集成项目,依托内蒙古低廉的绿电成本,打造“绿电製氢─氢能重卡”闭环。这种“广东技术+内蒙古资源”的模式,形成了可覆製的跨区域协同范式。
在包头市达茂旗,华电新能源製氢工程示范项目的电解槽正在满负荷运转。这里每生产1公斤绿氢仅耗电60度,成本约15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核心秘诀在于采用了国鸿氢能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研发的插片式带压电解槽。大湾区企业的技术输出正在重塑内蒙古氢能产业链。国富氢能与香港中华煤气合作,计划通过内蒙古绿氢基地向香港供应国际认证的绿氢,探索“製储运加用”全链条跨境应用。
特稿/品尝“奶片” 找回儿时分享的快乐******
在华润江中药谷制剂车间参观时,众多好吃又有效的华润江中产品吸引了学子们的目光。现场工作人员一面有序地介绍着各类产品的功效作用,一面热情邀请学子们体验品尝,引发了在场学子们的热烈欢呼。学子们一拥而上,热切希望品味着药香里的江西味。
“这款利活牌乳酸菌素片富含益生菌,对调理肠道有很大帮助,不管是便秘还是腹泻都可以使用,是出差旅行的必备产品”,工作人员的介绍很快吸引了从香港远道而来的学子们。“我们平时在香港的饮食比较清淡,这几天受到了江西美食的‘热情招待’,虽然美味,但难免担心上火刺激导致的肠胃不适,这款产品正好解决了我们的烦恼,而且味道像小时候吃的‘奶片’零食,也算是一种童年‘回忆杀’。”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刘秋语在体验后分享道。
学子们聚在一起分享同一板乳酸菌素片,在欢声笑语中似乎找回了儿时分享同一板奶片的童心。而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的王印威则直奔华润江中的老牌产品江中牌珊瑚草含片:“这两天吃辣的吃多了,喉咙有些发炎,所以听到说这款产品适用于咽喉症状我就赶紧来尝试一下。”王同学从一板含片里拆出一片服用,“这款含片吃起来很舒服,没有其他薄荷类药物的刺激感,非常温和,入口即化。虽然是中药,但服用之后口腔里面却没有苦涩感。”还有不少学子将最为耳熟能详的江中牌健胃消食片收入囊中,为接下来的旅程做足“健康储备”。\大公报实习记者黄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