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俄方称摧毁美国爱国者系统 美方回应

(图1)

深圳推“大胆资本” 鼓励科创容错******

  图:深圳市近日发布“宽容失败”指引,明确科技创新领域九种情形可免责。图为去年深圳高交会上,人形机器人引人注目。\新华社

  近日,深圳市印发科技创新“容错”工作指引,明确5项勤勉尽责条件、9种免责情形及调查认定程序,为科研人员划定了清晰的“容错”边界,鼓励科研单位和人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营造鼓励创新、支持担当、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

  分析认为,此次发布的工作指引为“深圳十大观念”之一“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提供了系统化、可操作的制度保障。工作指引涵盖科研全链条,进一步体现出深圳让国有资本成为“耐心资本”、“大胆资本”的思路与决心。\大公报记者 毛丽娟深圳报道

  在这份由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印发的《深圳市科技创新领域宽容失败履职尽责认定工作指引(试行)》(下称“工作指引”),明确适用于全市范围内财政资金资助的科技创新活动,适用对象包括深圳市事业单位(含高校、科研院所、卫生医疗机构等)、企业等单位及其具有科技管理职责以及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或活动的人员。

  履职尽责单位和个人 不予追责

  工作指引明确了5项勤勉尽责条件、9项免责情形。其中,符合战略决策方向、符合科学民主决策程序、没有以权谋私、主动担当作为、主动纠错并及时挽回损失或消除不良影响的,可视为履行勤勉尽责义务;履行勤勉尽责义务后,但发生“里程碑式”“赛马式”项目(指在“揭榜挂帅”项目部署中,针对同一个榜单任务,经专家论证后,有两个以上牵头单位获得立项的,先进行平行立项,然后重点聚焦,最终优中选优的新型项目组织管理模式)未通过考核、因技术路线选择不当导致难以完成预定目标或因探索使用新机制、新方法、新模式、新技术导致的科研创新无法实施和难以完成等9种情形,经认定可免除相关责任。

  工作指引明确,被认定为履职尽责的单位和个人,不予追究相关责任,不影响相关评价与考核,不影响再次申请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项目;在个人年度考核、评先评优、表彰奖励时不作负面评价;认定意见可作为单位接受审计、监督检查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当不改革什么都不会失去,改革你还要被追责并且承担责任的时候,没有人会去改革。”深圳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资深教授陶一桃认为,好的制度应鼓励每个人都去创新并为社会创造财富,一个社会有多宽容,人的创造力就有多大,深圳的成功就在于拥有宽松、包容的制度环境。

  此次深圳“容错”机制的搭建,既是制度的创新,也是创新生态的完善。

  多地出台“容错”政策 允100%亏损

  大公报记者梳理发现,随着创新进入“深水区”,今年以来,江苏、山东、海南、天津、广州等省市均出台了科技创新尽职免责相关政策。尤其国资创投领域,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深圳南山区等相继推出“顶格容错”,其中,广州开发区提出,在受托管理机构尽职尽责前提下,种子直投、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允许出现100%亏损;深圳南山区设立总规模5亿元人民币战略直投专项种子基金和天使基金,对经认定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初创企业给予领投支持,基金内单个项目亦最高允许100%亏损。

  如果说“耐心资本”是“长期陪跑者”,那么“大胆资本”便是“产业突破者”。2024年,深圳在全国首提“大胆资本”,则是以此让行业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的有益尝试。而深圳此次发布的容错机制涵盖科研全链条,进一步体现出深圳更大胆的扶持力度。

  “从提出‘投早投小’到做大深圳创投基金规模、管理人规模,再到首提‘大胆资本’等一系列的创新举动,充分显示了深圳积极改善创业投资环境的决心。”深圳创业投资同业公会会长、东方富海董事长、创始合伙人陈玮说。

内地6.3万高层次人才 获批“往来港澳人才签注”******

  图:中国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中国游”不断升温。\新华社

  【大公报讯】记者赵一存北京报道:国务院新闻办30日在京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移民管理局公民出入境管理司司长熊树人介绍,“十四五”期间为促进内地和港澳人员便捷往来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型开放举措,为6.3万馀高层次人才签发人才签注。同时,为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内地赴港澳“个人游”城市增加至59个。

  中国240小时过境免签扩至55国

  熊树人介绍,“十四五”期间,移民部门聚焦服务促进人才交流交往,在北京、上海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内地城市,试点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为6.3万馀名高层次人才签发人才签注,有力促进了内地和港澳间人员、技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在服务经贸往来方面,实施往来港澳商务签注“全国通办”,并将商务签注持有人每次在港澳停留期由7天延长至14天。

  此外,移民部门还聚焦服务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新增西安、青岛等10个城市签发赴港澳个人旅游签注,内地赴港澳“个人游”城市增加至59个;创设“琴澳游”旅游签注,服务推进琴澳旅游一体化,已有5.6万余人次享受便利;在深圳市、珠海市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实施赴港澳旅游“一签多行”“一周一行”政策,进一步便利内地居民赴港澳观光旅游,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在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在内地换发补发政策方面,“十四五”期间已有39.4万人次享受在内地办证便利。熊树人表示,为进一步便利人员往来,2024年7月,国家移民管理局创新推出为非中国籍港澳永久性居民签发来往内地通行证政策,实现新时代“一国两制”下出入境管理领域重大创新突破,目前已签发通行证8.5万馀张。他介绍,国家移民管理局将持续推进出入境管理政策措施改革创新,进一步推动内地和港澳人员交流交往和深度融合发展。“十四五”期间,中国各类免签政策积极推进优化,对75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或全面互免签证;过境免签国家扩展到55个,入境口岸增加至60个,停留时长统一延展至240小时。

相关新闻

RELATED NEWS